全球疫情持續延燒一年多後,終於在台灣爆發開來,全國在五月中進入三級管制,第一波受到影響的自然是人與人接觸的產業,像是餐飲、百貨等都大受影響。強硬的規範與人民的自覺下,部分企業也啟動遠距、分流、WFH等機制來維持企業運作,公車、捷運、火車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也相對應減班,人們待在家了,截至六月九號止,看似也某種程度的阻擋了病毒的傳播鏈。
隨之而來的是實體店鋪、企業繼續營運的各種衝擊(當然政府有推出各種補助)。面對足不出戶的目標群眾,觸及到消費族群看似就剩下「網路」這個選項。
到2021年,僅說「網路」也未免過於氾濫了。看到不少年輕的餐飲老闆,開始用高級餐盒、社群影響力將餐廳內用客群培養為另外一群粉絲,每每#防疫餐#財富自由便當,總是不缺席的增加品牌聲量;綜合型電商則是出貨到手軟(pchome還因此爆掉了,變成網友口中的 pchome24days),若本身有販售防疫相關的商品,像是空氣清淨機、消毒機、紫外線消毒等器材,都是訂單滿滿(想起去年口罩缺貨,政府管控販售的前一波);安靜的街道上,忙碌的外送餐點、貨運員一樣揮灑著汗水,那些已經佈局好的外送餐點系統、物流系統,都會是疫情下生意的收割者。
那麼,你是其中之一嗎?
疫情下的數位趨勢為何?
數位轉型或許不是每個產業都適用,但這次疫情來的突然又急迫,台灣也畢竟晚了別人一整年的時間,我們不妨參考看看別人怎麼做:
Facebook 委託 Kantar Profiles 進行的調查中,就發現幾個大家都能看到的趨勢:
- 六成以上的消費者更重視購得之便利性,以及採購的防疫安全
- 網路訂購民生商品、餐點增加 10%以上
- 以以美妝品、服飾、居家清潔用品及餐飲需求為首的這些類型商品都有大幅增長
- 有近四成的消費者表示願意掏出更多的錢購買高價位商品
- 有一半比例的消費者,為首次線上購物
雖然因疫情的影響,一般企業會選擇降低廣告預算,或者增加其他銷售、業務的手段像是:調整銷售策略、強化客戶關係、整併官網資訊等。但綜上所述,若沒有一個「管道」,似乎也很難繼續接觸到消費者,維護品牌聲望。
和消費者持續溝通,並找出符合的銷售族群
現今常見的管道像是:
- 社群(IG, FB)
- 通訊軟體(Line, Line@等)
- 網站
- 廣告
不同的管道,有其自己的經營方式,在此先不做詳細比較,畢竟我們是網頁設計公司,還是說明擁有自己網站的優缺點
優點:
- 自己的網域名稱,具有延續性,易延續品牌理念
- 若能有好的SEO、內容規劃,有長時間的效益
- 可以擴增電商功能,達成線上販售的管道
- 其他獲取客戶的管道(電子報訂閱、線上諮詢等)
缺點:
- 需要有人來維護、管理或產生內容
- 功能、設計樣式需要能突出CIS
- 要能將效益最大化,必須去實踐網路行銷、SEO優化等作為
由淺入深,各種工具都可以考量
其實數位轉型有很多種方法,網站一般作為與user(不管是2B或2C)接觸的窗口,實則其他門檻很低的手段,像是可以透過Line@帳號,快速拉近客戶的距離;社群上則可以有更多公開的活動可以公開互動,上述兩項都可以在短期規劃下快速達成,但真的要延續這些成效,未來你希望user在 Google 搜尋時,可以在第一頁見到公司品牌名稱時,完全屬於自己的網站是不能少的項目。下面幾個問題,提供給大家思考,如果有需要我們協助,也可以從聯絡我們找到服務窗口。
若你還沒有網站,以下幾個問題可以思考一下:
- 先決定是否需要網站,網站最希望來看的人(類別)有哪些?
- 網站的內容要放些什麼?該怎麼放?
- 網站sitemap是什麼?
- 會找到我服務的消費者,會搜到什麼關鍵字呢?
- 會想要透過網站達成什麼樣的目的/功能?
若已經有了網站,則可以看看這些問題是否有助於突破現狀:
- 現有網站有哪些可以改善的樣式/功能,或是內容針對疫情調整?
- 來我網站的人們,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資訊嗎?
- 我需要電商功能嗎?若在網路上販售,會需要什麼東西?(這裡簡易提示一下需要思考的層面:金流結帳、物流配送、發票、操作系統、會員等資訊)
- 網站中,要如何運用訪客資訊?
- 廣告現在要怎麼下,會比較好呢?
上面這些問題,其實也是 CTK Pro 近期很常收到的詢問,也有原本是型錄式網站的客戶,在這兩個月就希望可以馬上擁有線上結帳的功能。分享給大家,希望能夠幫助到疫情下受到影響的各位企業主。